就在5月17日落幕的深圳文博會上,一批珍藏封存至今的享有"木中黃金"之稱的國寶海南黃花梨仿古家具首度公開亮相,驚艷文博會。繼上期聚焦中國古典家具的開篇報道之后,本刊特約文博會金獎“四連冠”者伍炳亮進行訪談,為你揭秘決定仿古家具價值高低的“瑰寶”所在,以及揭秘一段海南黃花梨里的前世今生……
明式海南黃花梨透雕螭龍紋八扇大圍屏(伍炳亮作品)
今年5月,在第六屆深圳文博會中,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執行主席伍炳亮設計的伍炳亮的仿古家具作品《明式海南黃花梨透雕螭龍紋八扇大圍屏》,榮獲本屆文博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特別金獎,這也是伍炳亮連續四年獲此殊榮。
自開辦以來,深圳文博會成為古典家具展現魅力風采和發揚嶺南特色的一大舞臺。而在 “文博會”中設立的"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更是堪稱古典家具藝術中的“奧斯卡”,是中國工藝美術設計界最高規格的賽事活動。評委均由國內著名高等院校資深專家、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工藝美術協會專家領導等九人擔任,評審過程嚴格細致,并對"特別金獎"實行一票否決制評選方法,所臻選的獲獎作品無疑是眾望所歸的經典之作,該獎項也是國內工藝美術行業國家級最高獎項。獎項的設立,可謂在當代仿古家具行業中樹立了一道標桿。
由首屆文博會開始,首度將仿古家具納入工藝美術體系,逐漸引導嶺南新古典紅木家具走向了藝術收藏與設計原創的道路,與馳名中外的廣東粵繡、牙雕、端硯、佛山陶塑、潮州木雕等工藝美術形式并駕齊驅,引領廣東乃至中國紅木家具從加工生產轉型為設計創作,從商業制造轉變為藝術創造。紅木藝術家具歷年來也是不負眾望,屢獲殊榮,伍炳亮旗下的伍氏興隆已經連續四年獲得了特別金獎。
據悉在上海世博會海南館也以海南黃花梨家具作為主題,使得海南館出現觀者云集并一度爆滿的盛況,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張春雷稱,此次獲獎作品以明式文人家具風格為主題,無論是作品規格還是藝術水準都堪稱傳世之珍品。
曠世驚艷之作:《明式海南黃花梨透雕螭龍紋八扇大圍屏》
屏風一共有八扇,扇扇精雕細刻,處處玲瓏剔透。通體用五抹將屏風分為楣板、隔心、腰板、裙板四部分,首尾兩扇將隔心用立柱分開。
楣板透雕各類植物花葉,以螭龍紋環繞,花葉中心浮雕福壽紋。
隔心、裙板皆透雕螭龍紋,龍形姿態各異,首尾相接,環顧呼應,其雕工精微,布局合理。
首尾兩屏心另以靈芝、牡丹、寶鼎等圖紋修飾,寓意吉祥富貴。
腰板有海棠狀鑲板,浮雕八寶紋飾,底棖下透雕螭龍紋牙子。八扇以榫卯相聯,合圍而立。屏風高達3.4米,圍長4.64米,用材極盡奢華,由極品海南黃花梨精制而成,其出神入化的雕刻技藝,將豪華富貴氣象烘托到極致。隨著海南黃花梨林材的日益枯竭,此等良材精工之作,堪稱絕響。
古典家具設計大師伍炳亮
伍炳亮自20世紀70年代末便涉足明清古舊家具收藏與古典紅木家具經營,在其帶領下,“伍氏興隆”也早已馳名四方并贏得當代"嶺南魯班坊"的美稱。本刊的這次訪談對古典家具有著更深的期冀:認識古典家具的真正價值所在以及對傳統家具的改良與創新的定位思考。
仿古家具美之所在:把握設計
羊城晚報:今年的文博會上您又再次奪魁榮獲特別金獎,實現“四連冠”,相信這也將成為一段佳言美談。您為什么能夠連續四屆獲獎?您的心得和經驗是什么?
伍炳亮:三十年來對中國傳統家具研究加深了對中國傳統家具的認識,通過身體力行的實踐,積累了對明清家具工藝手法、造型特征把握的實際經驗,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心目中的傳統家具經典“原型”。對明清家具審美內涵的理解和造型比例的把握是設計制作仿古家具的重點。
關于獲獎的心得體會,我覺得是實踐出真知。在古典家具設計制作的實踐中應該將設計制作經驗提升到理論的高度去總結和認識,對中國明清傳統家具的造型規律、內部結構、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解,這些都是改良和創新設計出造型優美家具的重要因素。
海南黃花梨浮雕葫蘆紋橢圓桌(伍炳亮作品)
設計對于紅木家具的意義:行業成熟、騰飛的關鍵
羊城晚報:目前的古典家具行業也可以被稱為仿古家具行業,也就是說現在大家都是在仿制明清時期經典的款式而已,這些仿古家具只要工藝和選材沒有問題而且款式不差的話,一般都賣得不錯。那么,設計對于一個紅木家具企業來說具體的意義在什么地方?
伍炳亮:目前的古典家具行業確實絕大部分家具都是以仿制明清時期的款型為主,消費者目前對于這些家具的款式和造型也沒有提出改良和創新設計的要求。因為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我們目前所處的時期只是繼明代和清代之后,紅木家具發展繁榮的初級階段,在市場發展到一個繁榮的時期后,必然會進行市場的細分。消費者的需求會進一步的細化,企業也會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把握著設計與制作的定位,這就是市場需求引導行業發展,在這個階段市場需求與家具制作之間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互動。當市場上的古典紅木家具有了不同風格和多樣化的經典作品,這個行業才不會陷入惡性的價格競爭,才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
只要古典家具行業從跟風式的盲目仿制,轉化成有針對性地設計制作,一部分企業完成升級轉型的過程,能做出改良與創新設計、與眾不同的產品,那么,這個行業才會完整和成熟,才會發生質的變化與飛躍。所以,是否具有設計的意識、設計的能力與審美品位,直接決定一個企業的發展高度,這也是一個成功的紅木古典家具生產企業不可忽視的關鍵點。
改良創新設計的原則:認識、學習、尊重、發展
羊城晚報:您在上世紀80年代創業初期以來主要以制作高仿紅木家具馳名業界,在隨后改良與創新制作的家具款式中也帶有明顯的明清家具風格特征,所以作品整體風格上應該是趨于傳統的,并沒有創新很多具有鮮明風格的家具作品。這樣來看,您的觀點和作品之間似乎存在著矛盾,請問您的看法是怎樣的?
伍炳亮:一直以來,我主張以“借古開今、化古為新”的方式對傳統家具進行改良與創新設計。那么改良和創新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對中國傳統家具文化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弘揚。這里面有個先后的秩序,那就是先繼承再發展。只有深入了解和認識了明清時期家具的造型規律、工藝手法、材質處理、文化內涵等等方面,我們才能夠進入到發展的層次。
而以高仿方式制作傳統家具,就是一個認識和理解傳統的很好的方式,這是一個必要的階段,所以在高仿制作中是一個理解和認識傳統的過程。深入了解之后,面對明清時期的家具作品我們才能分辨其中的優劣,存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個時候就需要改良,在改良設計過程中再結合自己的認識理解和當今時代的家居生活要求進行創新,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我自己的高仿、改良設計、創新設計這三類作品,也是在沿著先繼承后發展的路子走,我最終的目地并不是創新設計出與傳統家具風格相異或者嘩眾取寵的古典家具作品,我的目標是設計制作出既吻合時代需求,又體現明清家具精髓的中國古典風格家具作品。所以,我提倡和呼吁的對傳統家具進行改良與創新設計,是在“傳統風格家具”這個框架內進行的。那種隨意運用幾個傳統家具元素進行簡單的拼湊,以標新立異為目地進行的所謂“創新設計”我也是不贊成的。再強調一下,我提倡的對傳統家具進行改良和創新是在認識、學習和尊重傳統的前提下進行的,并不是對傳統的全盤否定和推倒重來。
|